星期六, 11月 24, 2007

2007/10/25(四) 阿格拉

昨晚初識阿格拉(Agra),這個城市的交通、空氣讓人印象深刻。當然,今天的重頭戲就是要去看看有名的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囉~


沒人想錯過的景點

位於亞穆納河畔的泰姬瑪哈陵是蒙兀兒王朝第五任國王 薩加罕(Shah Jaha)為了實現承諾心愛妻子 蒙泰姬瑪哈(Mumtaz Mahal)的遺願,所建造出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動用了兩萬多名來自印度、波斯、土耳其、阿拉伯等地的工匠、建築師,每天長達十八個小時的工作,歷經22年(西元1631~165年)才移靈完工。完工後,薩加罕國王給予這些努力建造陵墓的人們許多的金銀珠寶,卻也砍下了他們的雙手,因為害怕他們到其他地方再蓋一個比泰姬瑪哈更漂亮的陵墓。


鑲嵌在大理石的寶石花

薩加罕國王為了替妻子建造陵墓耗盡國庫,為了繼續建造陵墓他要自己最心愛的第三個兒子奧朗哲布(Aurangzeb)征戰南方小國,掠奪了各國以支付泰姬瑪哈陵的建造費用,卻也種下了日後奧朗哲布奪位並將父親囚禁在阿格拉堡(Agra Fort)之因,使得薩加罕只能遠遠看著妻子的陵墓直到老死。


朝聖

進泰姬瑪哈參觀的人潮實在是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就像朝聖般地如潮水湧來,雖然不至於被人潮推著前進,但卻也是避都避不掉。也因為如此,早已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泰姬瑪哈陵,除了管制每天參觀的人數總量,真正的地下陵墓也已經不再開放參觀,所以目前只能參觀地上一樓相同位置的假陵墓,一方面保護陵墓本身,二方面也避免人們直接踩在國王與皇后陵墓的上方。


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下午我們來到了阿格拉堡,整個城堡因為紅砂岩材質的關係,整個呈現顯眼的磚紅色,所以又被稱為紅堡。蒙兀兒王朝第三任國王 阿克巴(Akbar)於1558年定都於阿格拉後,花了八年時間重新修建11世紀初就已存在的阿格拉堡,使得阿格拉堡更堅固雄偉,全盛期約有四、五百個建築。而遭到兒子囚禁的第五任薩加罕國王就在堡內的八角塔(Musamman Burj)看著妻子的陵墓度過人生最後的七年時光。爾後歷經英國殖民統治後,直到1983年聯合國將阿格拉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時,堡內也只剩下數十座建築物。


阿格拉紅堡外牆

由於昨天到達阿格拉堡已經太晚,所以原訂於昨天下午要到亞穆納河對岸看泰姬瑪哈陵夕陽的行程就改在今日。為了避開阿格拉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大塞車,我們改搭嘟嘟車到河對岸去,搭乘嘟嘟車對我們來說一種特別的體驗,不但驚險萬分,而且還可以更貼近印度的生活,路旁的生活百態,人們的生活景象就像電影一幕幕在眼前上演,只是多了幾分塵土飛揚和夾雜著生活萬象的印度味道,讓人視覺、聽覺和嗅覺都有了更真實的感受。

享受一下瘋狂嘟嘟車


槓龜的泰姬瑪哈陵夕陽...orz



行程相簿︰20071025 阿格拉

2007/10/24(三) 瑪娜堡 -> 阿格拉(Agra) 路程:388.54km, 費時︰10h24m7s

趁著早晨陽光照在瑪娜堡(Neemrana Fort),大夥把握上車前的最後一些時間多拍了一些照片,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建於15世紀,如今卻成為別有特色的皇宮飯店。


瑪娜堡

才上車,我們的嚮導 – 蘇明 就拿了些阿莫羅果(Amalaka, 阿摩勒果, 印度鵝梅)給我們補充維他命C,傳說這阿莫羅果也曾是供養釋迦牟尼佛的果子。吃起來酸酸澀澀,並不是特別的可口,但吃完後卻又發現有些回甘,再喝一口水,這平常無味的礦泉水卻又成了有甜味的水,這阿莫羅果還十分有趣。印度人認為阿莫羅果對人體健康頗有幫助,因此有許多食用方式。只可惜台灣似乎未曾見過這種類似李子,卻又截然不同的果實。

車子走在拉賈斯坦省(Rajasthan),到處可見半沙漠地形對此地的影響,除了人們的衣著之外,就連其他各地常見的馬車、牛車、驢車到了這裡也變成了單峰駱駝拉車,著實有種獨特的沙漠風情。只是印度政府為了改善當地老百姓生活,先在土地上種植豆類改善土壤,然後再種植芥菜等讓土質逐漸改變成適合其他作物生長的土地,如今拉賈斯坦省到處可見綠色農田,高梁、小麥都已經可以在土地上生長,而從國外引進的尤佳利樹、桉樹更成為道路兩旁的經濟樹種,只是快速長大的尤佳利樹與桉樹卻也快速的吸收掉土地裡面的水份與養分,這倒是當初印度政府引進這些樹種時所未曾考量到的後果。


高大的駱駝


路旁診所

走在往阿格拉(Agra)的公路上,常可見身著鮮豔色彩紗麗的女子在田裡或路旁工作,原因是因為在拉賈斯坦這樣半沙漠地區生活,婦女們可能面臨高溫下的酷熱工作環境,萬一不小心在路旁或田裡昏倒待援時,色彩鮮豔的紗麗大老遠就可以讓人發現或辨識,此外紗麗的頭巾平常也可以用來遮陽與抵擋風沙,可說是一舉數得的設計。


吟唱詩人

我們在半路上的休息站遇到了一位頭頂橘色頭巾的吟唱詩人(Bopa,一邊拉著手上的樂器,一邊則吟唱著傳頌數代的故事。在過去沒有娛樂節目或豐富資訊的時代,遊走各鄉、各村的吟唱詩人就成為最佳的傳遞消息與提供娛樂者,吟唱古老傳說故事更是具有提醒世人、教導世人處事與教化人心的作用。只可惜孟買寶萊塢(Bollywood)電影與電視工業興盛之後,人們的娛樂已經更多元化,世襲的吟唱詩人也就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走了十個多鐘頭近四百公里的路程,好不容易我們才來到了阿格拉(Agra),只是還沒進城就發現嚴重的smog(smoke + fog),空氣品質恐怕不光是「嚴重」所足以形容,這個曾經是國都的繁華城市,在蒙兀兒王朝遷都德里之後,就逐漸成為各種污染工業所群聚的城市。如今阿格拉已經是印度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要改善這種情況恐非一日可及。


阿格拉夜市


夜間車流

經歷過了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看到了城內路旁許許多多難民的簡陋居所。我們今晚下榻阿格拉最高級的五星級飯店Jaypee Palace Hotel,遇上在此舉行的南亞各國首長高峰會議,與一牆之隔的世界有著極大的對比。好與壞、貧與富、美與醜的明顯反差同時存在,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最真實的印度吧~


行程相簿︰20071024 瑪娜堡 阿格拉

星期四, 11月 22, 2007

2007/10/23(二) 昌迪格 -> 德里 -> 瑪娜堡 (路程︰404.68Km, 費時︰10h54m50s,)

早上離開方格狀規劃的昌迪格,準備前往德里,再轉往德里西南方約百公里遠的瑪娜堡(Neemrana Fort)。車子行經昌迪格市區內,會一直通過各區(Sector)之間的圓環,而路標也都會清楚標示附近的區域指標與方向。對於容易迷路的人來說,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就是可以利用數字順序清楚地找到自己要前往的區域,而另外一種情況則可能在道路景觀相似的情況下迷路。


目前所在位置:第七區


圓環

從昌迪格前往德里將近兩百多公里路程,雖然昌迪格與德里之間的道路已經堪稱完善,但是在印度的公路上除了大卡車、大客車、公車之外,仍可見嘟嘟車、人力車、腳踏車、牛車、馬車、驢車、吉普賽游牧民族的羊群、牛、馬和隨時可能從馬路旁衝出的路人,加上沿路上未曾間斷的公路建設,行車的速度實在無法預估,也因此在遇到一天要拉車數百公里路程時,還真的頗令人困擾。原本預計中午即可到達德里市區的我們,雖然早早就已經進入所謂的德里NCR(Delhi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國家首都區域),卻也一直到了下午兩、三點鐘才到達位於德里市區的餐聽。


好不容易到達德里市區外圍

午餐後,我們接著前往位於德里西南方約百公里路程的拉賈斯坦省(Rajasthan; 國王的土地)的Neemrana,並前往Neemrana Fort Palace。Neemrana Fort是印度王朝於11世紀被來自土耳其的回教徒打敗後,蹍轉至此地所興建的城堡。興建於15世紀的舊Neemrana皇宮早已成為廢墟,在國王後代與法國設計師的合作下,重新整修設計成為皇宮飯店。Neemrana Fort Palace的每個房間都是利用原有城堡房間所重新設計,因此每個房間都截然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我所抽籤分配的房間,名叫Ambar Burj,看起來就是過去城堡邊角瞭望塔所改建的房間,圓弧形房間內的裝潢已經看不到過去防衛保護城堡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房間擺飾與設計,實在是極有特色的規劃。把古蹟與商業結果,這也算是一種活化資產的好方法吧。畢竟與其讓家道中落無力維護的王族後代任由城堡毀敗,倒不如賦予城堡新生。


城門


我的房間

倚著晚風、居高臨下看著山腳下平原的點點燈光,可以想見當初城堡君臨天下的氣勢和戰略意義。今晚在星空與燭光中,我只是享受著美味的晚餐和暫拋凡俗的一派悠閒而已。


行程相簿︰20071023 昌迪格 瑪娜堡

星期一, 11月 19, 2007

最近美金貶值,印度的一些知名觀光景點也開始取消可用美金購票參觀的措施。想要去印度觀光的朋友們,也許事先打聽一下比較好些~


Taj Mahal

美元貶值 連印度都嫌 【聯合晚報╱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2007.11.18 03:07 pm

美金幣值直直落,不少人視為燙手山芋。印度政府日前宣布泰姬瑪哈陵等近120個知名觀光景點本周起不再收美元,參觀費一律只收印度盧比,免得外匯觀光收益因美元貶值縮水。這項規定將影響泰姬瑪哈陵等至少27處世界遺產。

泰姬瑪哈陵等觀光勝地參觀費原本美元與印度盧比都收。新規定實施後,這些景點的大多數外國遊客參觀收費標準變為250盧比或100盧比(約台幣206或82元),美元無法通行。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ps. 印象中,去泰姬瑪哈陵是 750Rs(250Rs門票, 500Rs稅票;稅票一日內可與其它景點共用)
2007/10/22(一) 古魯 -> 昌迪格(Chandigarh)

二十億年前與非洲大陸分離的印度大陸,在十五億年前因為板塊運動開始與亞洲大陸版塊互相推擠,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地形,年輕的地形富含多種礦物質,成為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天然肥料。再加上來自東南孟加拉灣與西南阿拉伯海的水汽向陸地移動的過程中,遇到了平均海拔高度在四、五千公尺以上的「Upper Himalaya」區域,使得水汽凝結成與雲、雨,造就了南邊水分充足的「綠色的喜馬拉雅」區域,同時也使得北邊因缺乏水汽而乾燥的喜馬拉雅成為「黃色沙漠的喜馬拉雅」區域。因此在印度境內綿延三千公里長的喜馬拉雅山脈,被分為「綠色的喜馬拉雅」、「Upper Himalaya」與「黃色沙漠的喜馬拉雅」三個部份。

因此位於「綠色的喜馬拉雅」區域的Kullu谷地,因為盛產蘋果、杏、梅、李等農產水果,又稱為 Apple Valley,到處都是不同於前幾天沙漠、高山景致的綠意盎然景象。這一路上我們發現印度政府五年計畫中的許許多多水庫、水力發電廠建設,也帶動了這一路上各城鎮的發展與建設契機。


錫克教寺廟

近午時分,我們路過了 Mandi 這個都市,這裡佛教中蓮花生大士的悟道之地。傳說中蓮花生大士在悟道之前來到了Mandi這附近的一個石窟修道,過程中當地國王的女兒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意,愛女心切的國王聽聞此事,感到十分的震怒,因此派人將他殺害,但是後來被人發現在附近一個湖中坐著蓮花重生,因此被稱為「蓮花生大士」。而Mandi這個地方後來也成為回教、錫克教中聖人的成道之處,因此同時成為三大宗教的聖地。


神明有保庇,頭巾凍做帽仔第(台語)

過了 Mandi 之後,路旁的景緻不僅更青綠,也有了更多的屬於平原的物產,也有越來越多包著頭巾的錫克教徒身影出現,陸續也出現了不少看起來與清真寺極為相似的錫克教神廟。就連路上的警察、小販、司機也有不少錫克教徒的身影。與之前喜馬拉雅谷地的印度教徒、列城的藏傳佛教徒、斯利那佳的回教徒有了明顯的差異。印度還真的是不同宗教、種族的大熔爐。難怪我們的印度嚮導 – 蘇明 一直告訴我們印度根本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世界。

經過了兩百六十幾公里的車程,我們從喜馬拉雅山脈的Kullu谷地來到了印度平原地區的昌迪格(Chandigarh; Chandi:力量之神, garh: 城堡),屬於印度中央政府管理的昌迪格,同時是哈里亞納(Haryana)、旁遮普(Punjab)兩省的省會辦公所在地。1950年代從Albert Mayer接手都市規劃工作的建築師Le Corbusier,將Chandigarh劃分為60個區域,每個區域的面積為1.5平方公里,依序用數字命名為第1區到第60區。


昌迪格的圓環

晚上吃過飯店的自助餐後,從我們住的 Taj Chandigarh Hotel走到外面晃晃,發現即使在隔壁不遠的區塊範圍,就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幾個人力車的車伕,就著路邊簡陋的鍋碗瓢盆生火煮食,看起來晚上應該就是睡在樹下或人力車上。而再往下走一小段路的另外一對小兄弟,則是眼神空洞地顧著一個小鍋內幾顆白煮蛋的小攤位,和幾步之遙的商務飯店內形成強烈的對比。我想這就是印度的矛盾、印度的真實。


行程相簿︰20071022 古魯 昌迪格

2007/10/21 古魯(日)

從昨晚就一直聽到外面仍有著打鼓與號角的聲音,因為那是從各村落來的迎神轎隊伍,準備參與Kullu Valley 最重要的廟會活動。早期來自平原的統治者,利用了宗教的力量讓村民們相信自己原來所崇拜的祖先神之上,仍有一個統治者所信仰的神祇 – Lama,於是村民相信自己的神祇之上,仍有眾神之神。統治者也藉此控制了整個地區。


神轎前導樂隊

早上我們前往 Kullu 谷地國王後裔皇族的皇宮,遇上了花了幾天路程走來此地的各村落迎神隊伍,陸陸續續迎著自己的祖先神來皇宮,由村落巫師(類似我們的乩童)所領隊的神轎見到了國王,祖先神會附身在巫師身上與國王對話,有些會告訴國王這一年來的事情,而有些則會告誡國王一些事情。甚至於有個村落的祖先神透過巫師告訴國王,祂是國王四代前的祖母。過程中神轎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都會透過巫師和轎夫的行為與週遭的皇族互動,他們會向皇室成員獻上類似哈達的綵帶,等於也為皇族祈福和表示服從。


古魯國王與神轎 哈拉ing

從皇宮離開的迎神隊伍,會緊接著到離皇宮不遠的Lama神廟,因為Lama是各村落祖先神之上的神祇,所以所有的村落迎神隊伍都會進入 Lama 神廟,告訴 Lama 神自己的到來。Lama 又稱 Lamayana 祂是印度教三大神祇之一的化身,原本來自印度東部平原的國王,為了統治這些在山上、山谷中自治的各小村落、邦國,因此引進了印度教的神祇 Lama,並且讓村民相信 Lama 的地位在自己所信仰的祖先神之上,以便國王控制該地便於統治。


各村落的神轎都會來到Lama廟參拜

下午所有的迎神隊伍都來到廣場,而 Lama神則從神廟中被迎上廣場上的巨輪木車神轎上,而皇族成員也會一起搭上巨型神轎上,在各村落迎神隊伍與神轎陸續繞行廣場來到Lama神周圍後,活動的最高潮就是所有的迎神隊伍與信徒都搶著拉動Lama神轎的拉繩,開始Lama神的遶境活動。而所有各村的神轎也都會跟著簇擁而出廣場,展開連續整整七天的廟會活動。


眾人爭相搶著要拖的國王神轎

隨著廟會活動而從各村落來的年輕男女,也會趁著廟會碰面與認識機會,彼此訂下終身。而許久不見的親戚也會趁著廟會的集會機會彼此敘舊、聯絡感情。更早些年時,廟會更是各村落將自己的物產、農作拿來交易與買賣的市集。時至今日,隨著廟會而來的各種攤販、表演、交易也是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行程相簿︰20071021 古魯

2007/10/20(六) 基朗 -> 古魯(Kullu) 路程:167.92km 費時:9h36m6s

今天我們從基朗出發前往古魯,早餐後在飯店前整裝出發前,有些團員將尚未吃完的餐盒與零食給了在路旁的一家人,看著男女老幼分著那些餐盒內的吐司、蛋糕、巧克力等食物,老實說我的心情是有點說不上來的複雜。


路上遇到驢隊

稍後我們經過了此段路程最後的一個隘口 – Rothang La 3980m,這個隘口距離更南邊的平原、谷地較近,因此常常成為居住於平原、谷地印度人的避暑、滑雪與觀光聖地,感覺上有點像是台灣的合歡山、清境農場一樣。不過滿山遍野的觀光客和觀光馬隊,倒是更像極了高山的菜市場,當我們從隘口往谷地前進時,對向仍有許多搭載觀光客的觀光小客車、巴士陸陸續續一直載著人們上來。


騎馬賞景的觀光客

中午我們來到了馬納利(Manali)午餐,餐後走路到附近的古老森林老廟(Hadimbamata)參觀,這座屬於印度教的古老廟宇全部都是木造,是蘋果谷地(Apple Vallay)這附近印度教徒的神聖境地,附近村莊的居民有著古代亞利安人、希臘人、東歐人與黃種人的血統,Hadimba這座神廟就是恭奉著附近村民所尊崇的森林之母。當附近的村民家有喜事或者需要消災解厄時,他們會帶著動物血祭神明,將動物的頭顱和鮮血獻祭,而其餘的皮肉則帶回村莊分享給其他親朋好友。我在神廟旁還看到類似斷頭台的一塊木頭,上面仍有著斑斑血跡,可見這樣的獻祭行為應該仍存在著。


森林之母 - Hadimbamata

離開馬納利之後,我們繼續前往今天的目的地 – 古魯(Kullu),沿路上我們看到當地各村莊的神轎隊伍,由壯丁們扛著用鮮花與神明面具裝飾而成的神轎,沿途給予鮮花祝福路旁祈福的路人,並且一路走往明天將有250多個村莊神轎集合的古魯皇宮廣場,參與古魯谷地最重要的Dussehra慶典活動。


從村落來到古魯的神轎隊伍

從列城到今天的這段路程裡,雖然公路狀況時好時壞,有時候有著非常平坦的柏油路面,有時則是會讓人在車裡跳舞的顛簸碎石路,但仍常常可以看到築路工人正在路旁鑽打石壁、填補漥洞、清除塵土、燒煉柏油、鋪設柏油,這些工人往往掩著口鼻只露出一雙眼睛,全身上下烏漆媽黑、好像衣服上永遠都有抖落不盡的沙土,有時候也會看到攜家帶眷的工人,母親就抱著襁褓中的孩子,用著薄毯包住孩子,深怕孩子受日曬風沙之苦,而自己則坐在滿是飛砂走石的工地旁,也許也擔任簡單的粗活,或者擔任工地裡廚師的角色。我想當那襁褓中的孩子長大,恐怕第一件學會的事情就是築路吧~ 這條路上有著喀喇崑崙山和西喜馬拉雅山脈的壯麗風景,也有一齣齣活生生的生命故事。


築路工人



行程相簿︰20071020 基朗 馬納利

2007/10/19(五) 列城 -> 基朗(Keylong; 3090m) 路程:357.07km費時:12h45m

因為今天的路程較遠,所以一早五點十五分就morning call了,早餐過後,眾人大行李上了吉普車頂之後,依照原訂計畫早上七點出發。循著昨天探訪Thikse喇嘛廟的路,今天要經過幾個四、五千公尺高的隘口往南前往吉斯帕(Jispa)


沿著Indus河前進

車行的前半段仍可以看到一些藏式的屋舍,自然也可以看到兩旁的白楊、柳樹黃葉景色。我們沿著辛都河前行,逐漸感受到兩旁高山景致與植物聚落的變化,就連人車都逐漸減少,隨著車子爬高,我們也越來越接近積雪的山頂。車子沿著之字路慢慢爬高,除了兩旁白雪越來越明顯,車窗外吹來的冷風也令人不得不拉緊外套拉鍊。我們先經過的是標高5359m的Tanglang La隘口,號稱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公路隘口,不過我一直沒打聽到世界第一的隘口到底在哪裡。


Tanglang La 隘口就在前面囉~

或許是Tanglang La已經世界第二高的公路隘口,周圍高山並不如想像中的險峻,但是藹藹白雪的景致已經讓大夥暫時忘了低溫,開心地到處獵影紀念。只是畢竟這裏海拔高、溫度低,再加上眼前還有許多路程要趕,大夥還是趕緊上車續行。

或許是因為高山海拔與季節緣故,從列城(Leh)到馬納利(Manali)這段長約475km的公路,印度官方只有保證每年六月到九月是正常開放通車,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封閉或是碰運氣,我們現在來就等於是官方不保證的通車季節。高山積雪很容易破壞柏油路面,很多地方的道路走來實在顛簸,在加上兩旁高山幾乎沒有植物生長,看起來就像是台灣草山月世界的萬倍放大版,實在頗為荒涼。


前方路遙迢

由於路況頗差,車行速度平均約二、三十公里,再加上通過數個四、五千公尺高的隘口。海拔高的地方一方面積雪讓道路容易打滑難行,天氣又十分冷冽。而稍降低到了海拔三、四千公尺處,又因為道路沙石橫飛、沙塵滿天,有如在撒哈拉沙漠參加越野車大賽一樣,本來打算在吉斯帕落腳住宿,但考慮到吉斯帕較為溼冷,所以再往南走到了基朗(Keylong)才休息,這一路顛簸整整357km的路總算花了12小時又45分鐘才完成。讓人五臟六腑都早已移位,實在頗為辛苦。


達卡越野拉力賽?!

雖然全世界難找到如此風景,但如果真要我再走一次今天的路程,恐怕我會考慮再三。雖然早已知道此地風景壯麗、路況恐怕無法期待,但實際一整天搭車顛簸的經驗,到後來實在令人頗為難耐。

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今天的行程,我想最貼切的應該就是「灰頭土臉」吧~


行程相簿︰20071019 列城 基朗

星期日, 11月 18, 2007

ウサビッチ
來源:USAVICH.TV


最近蠻紅的日本監獄兔,同住在一間牢房的兩隻兔子個性截然不同,因而發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星期三, 11月 14, 2007

2007/10/18(四) 列城

早上從列城出發前往大約二十多公里外的 Thiksey,那裡有個和西藏布達拉宮極為相似的喇嘛廟 – Thiksey Monastery。建於六百多年前的Thiksey喇嘛廟,是個有12層建築構成的寺廟,目前約有六、七十位的黃教喇嘛在此修行。


Thiksey喇嘛廟

我們才到 Thiksey喇嘛廟的山腳下,就看到山頭上疊層架屋的建築物,只看過布達拉宮照片的我,老實說覺得還真的有些神似,也或許大部分的喇嘛廟都選在人煙稀少的高山上靜修,所以才會蓋出這樣相似的建築吧。不過,從底下看一層一層的建築還真的蠻有趣的。也難怪拉達克地區被稱為「小西藏」了,除了喇嘛廟之外,這裡的人、服裝還真的是很濃厚的藏族風,就連今天我們的年輕吉普車駕駛也是很明顯的藏族臉孔。


未來佛

Thiksey喇嘛廟有尊高達15米的未來佛佛像,但這佛像建於室內,所以想要看到未來佛神聖莊嚴的模樣,必須先登上佛寺的二樓。經過當地嚮導的一番溝通後,我們一行人獲准進入參觀,於是大夥便脫鞋魚貫而入。雖然我自己並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但這未來佛看起來還真的是莊嚴肅穆,在這空間裡自然而然就會讓人身心動作都緩下來,似乎製造任何聲響都會打破這裡的寧靜。



辯經中的喇嘛們

原本在寺中廣場辯經的大小喇嘛們,這會似乎結束了功課一哄而散。本來正準備離開的我們卻發現寺中喇嘛們又忽然忙碌了起來,幾個大喇嘛在旁邊盤坐下開始敲打起鑼鼓,而可愛的小喇嘛們則開始跳起某種舞步,一階一舞步地從樓梯下來。幾經打聽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過幾天喇嘛廟會有舉辦法會,而喇嘛們正在練習儀式中驅魔舞蹈。遇到這意料之外的節目,這下大夥可不願意就這麼離開,眾人紛紛拿起相機、錄影器材,深怕錯過這小喇嘛們難得一見的活潑動感。


手舞足蹈的小喇嘛

下午,到列城東邊的小山丘上參觀日本人為了紀念和平所建造的 Shanti Stupa 佛塔,只是這帶有一些日本佛教味道的佛塔出現在這,讓我覺得似乎又是另外一種「文化侵略」。不過,從這裡鳥瞰整個列城景觀,倒是一種不錯的享受。此時,遠方山頭忽然佈滿雲霧,不一會,明明是出大太陽的天氣,卻隨風從遠方飄來一粒粒的雪花,還真是難得的體驗。

列城全景

稍後我們又來到了列城舊皇宮(Leh Palace),原本用木頭與泥磚構築而成的十六世紀皇宮,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有不少房間早已毀損,目前雖然積極地搶修中,但已經失傳的工法與採用水泥復建,似乎少了些味道。在昏暗的皇宮房間穿梭,低矮的房門讓人一不小心就撞個滿頭包,我不禁想像以前的王室都要低頭在宮內走動嗎?這是要提醒我們要謙虛?還是要讓敵對的高大波斯人難以進出?還是以前的王族們真的比較矮?


皇宮窗外的列城

目前的列城是拉達克地區的首府,街道上到處可見藏式建築風格的房舍與藏族臉孔,但也夾雜著許多信奉回教的回教徒和清真寺建築,街道上除了各種商店外,也有不少販售觀光紀念品和健行行程與裝備的店家,路旁則有許多賣售當地蔬果、乾貨的小販,和街頭上漫步的牛老大和驢大哥,一切看來似乎都維持著某種合諧與平衡。暫留於此的我們並無法探知更多的真實或衝突。


行程相簿︰20071018 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