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06, 2007

2007/10/14(日) 斯利那佳 -> 丹希岡國家公園(Dachigam National Park)


達爾湖晨景

醒來時看錶才早上四點半,算一算時差也差不多是平常起床的台灣時間的七點鐘,或許是時差仍未適應吧。探向窗外其實仍未見天光,所以決定繼續再睡。才闔眼沒有多久,遠方清真寺就傳來陣陣呼喚回教徒前往禱告的廣播。居住在斯利那佳的印度人大多數是回教徒,根據我們向船屋船長Leo打聽的結果,這裡的回教徒每天分別在早上五點、下午一點半、四點半、六點和晚上八點有二十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的禱告開放時間,回教徒一天五次面向麥加的禱告,讓生在台灣的我實在難以想像的。

達爾湖的船屋從早期英國殖民時期的兩、三艘船,成長到今日已有一、兩千艘船的規模,我們所居住的DASTAN船屋也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船長有145英尺,寬16英尺,船艙內高有12英尺,吃水大約2~5英尺,共有四個可供旅客居住的客房,並且擁有客廳、餐廳、小廚房,船上不但有熱水衛浴,也提供電源。大部分的船屋幾乎是不會移動的,因此住在上面倒是不怕有暈船的擔憂,畢竟會移動的船要讓觀光客找上門還有點難度。要到船屋上來大概只有搭乘小船Shikaras一途,從小船停靠站(Shikaras Stand)搭乘小船到船屋上,已經是我們到離船屋的唯一方式。居住在達爾湖周邊或湖內的斯利那佳人幾乎家家都有小船作為交通工具,而沒有小船或家中小船已經外出的人,也會靠一些提供搭載服務的小船出入,偶爾會看到準備盛裝出門的婦女、兒童,以及來此訪友的印度人,就像我們招呼計程車一樣叫船搭乘。


最佳交通工具

早上我們又出發繞湖去了,今早走了一些比較窄小的水道,看到了一些尋常百姓的房屋,房屋四周為幾乎都有肥沃的農地,由於湖水、沼澤養分充足的關係,農地裡種植出來的菜蔬都非常鮮綠肥美。與其說達爾湖是個湖,其實它更接近是一個沼澤區域,有土地的地方居民就搭建房屋與農地,而沒有土地的人則可能就住在各種大小船屋上面。生活型態與方式幾乎都離不開這個從高山融雪而來,終年不結冰的達爾湖區。(據說唯一結冰的一次是在1986年冬)


湖上處處可見水鳥活動

下午我們搭車前往距離斯利那佳約22公里的丹希岡國家公園(Dachigam National Park),路上看到了許多結束回教齋戒日剛過新年的印度人,穿著傳統長袍出遊或在路旁與親友話家常,說也奇怪,我發現沿途上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男子、兒童,反而比較少在路上看到婦女或少女,我想這應該是回教女性因為禮教與風俗習慣都比較害羞的關係吧。

丹希岡國家公園佔地141平方公里,園內除了許多珍貴的樹木、藥草之外,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培育保留區。走在園內的健行步道上,偶而還能發現黑熊的足跡與排遺,甚至也會看到雪豹的足跡,不過除了保育園區內飼養的動物之外,我倒是還沒在半路上遇見任何的野生動物。園區的海拔分布從1700~4200公尺(5500~14000 ft),因此無論是植物或動物種類都有不同的分布。這塊園區土地原本是屬於以前一個喀什米爾的小國蕃王的避暑與狩獵地,在國王與家人搬到德里之後,偌大的土地無人管理,因此後來的王室家族將這片土地捐給政府,成為現在的國家公園。走在由松、杉、樺樹、胡桃、橡樹等混合林內的健行步道上,兩旁漸黃的樹木與地上落葉,似乎也告訴著我們季節的轉變。


丹希岡國家公園步道


回教徒每日五次禱告時間:
5:00~7:00
13:30~14:00
16:30~16:50
18:00~18:30
20:00~21:00


行程相簿︰20071014 斯利那加 丹希岡國家公園